2025年8月27日至28日,全国数字经济专硕(MDE)教学与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召开。上海电机学院派出教师代表参会,与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200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共话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学校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汲取前沿经验。
本次研讨会由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未来经济研究院承办,以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核心目标,聚焦数字经济专硕课程体系重构、师资能力提升、产学研协同等关键议题,直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学术与教育双重变革。
会上,多位领域权威专家的分享为参会教师带来深度启发。全国数字经济专硕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正推动核心生产要素从资本转向数据、组织方式从企业转向平台,经济学需从“数据+计算机+人工智能+经济学”融合新范式出发,重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提出“告别互联网,拥抱大模型”的理念,强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向“学生为中心、人机协同”转变,教师需打破学科边界,将数字技术融入经济学课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林建浩教授则结合非全日制数字经济专硕项目实践,分析了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市场缺口,指出高校需解决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在分组讨论环节,上海电机学院参会教师与其他高校代表围绕“人工智能+社科”“政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优化”等专题展开深入交流。结合学校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办学特色,重点探讨了如何将数字经济与学校优势学科深度融合,如何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提升学生运用AI技术解决工业场景中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就数字经济核心课程设置、企业导师资源引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具体问题,与兄弟院校分享思考并汲取先进经验。
此次参会,为上海电机学院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结合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要求与自身办学定位,一方面夯实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基础教学,另一方面聚焦工业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等特色方向,加快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内容,推动课程体系迭代与教学模式创新;同时,将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合作,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案例库与实践平台,培养兼具经济思维与技术能力、适配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与地方产业升级贡献力量。